与敦煌齐名!这座藏在大理与丽江中间的千年古镇,想去需趁早!

2023-01-30
来源:穷游网

在云南的两座古城大理和丽江之间,有一个与敦煌齐名的小镇,它在国外的知名度甚至要比国内高,它就是沙溪古镇。



“北有敦煌,南有沙溪”,与敦煌齐名的沙溪仿佛一部凝固的茶马文化史书。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商贸和文化交流要道有两条,一条是丝绸之路,一条就是茶马古道。敦煌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走向辉煌,而沙溪有着“茶马古道上留下的最后一个千年古镇”之称。



“去过沙溪之后,我对其他古镇都没兴趣了”,一位去过沙溪的朋友如是说。

沙溪古镇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在以前,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陆路码头。唐代以后,又逐渐建成了以沙溪为中心的四大盐井,这也使得沙溪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同时这里也是茶、马的重要集散地。



经济的崛起,也将推动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在南诏、大理国时期,沙溪也是当时的佛教文化中心。



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石宝山石窟,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留下的艺术瑰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石宝山上的红砂石呈龟背状裂纹,远看很像佛首上的发髻,而每座石窟神奇的都正好建在这种龟背石的前后上下左右,牢牢的结合在了一起。



其中阿嵯耶观音因其细腰赤脚,又被称为是“细腰观音”,是已知最早的南诏石刻,也是云南南诏时期佛教密宗最著名的菩萨。



千年后的沙溪静谧而古朴,清澈的黑惠江沿着古镇缓缓流动。



一座座古朴清丽的建筑,星罗棋布的散落在青石板路两旁。



偶尔有牵着马的村民走过,悠悠扬扬的马铃声仿佛把我们的记忆拉到旧时的马帮年代。



寺登街

寺登街位于古镇中心,为茶马古道要冲,2002年的时候,它曾于与长城一起入选了“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



如今沙溪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但由于很多是木质结构,经过岁月的风霜,已经破败凋敝。



十多年前,一支来自瑞士的古建筑修复团队在计划修葺不远处剑川县的古城时,发现沙溪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转而着手修复沙溪。



整个修复工程遵循了国际上“修旧如旧”的文物修复标准,完整地保留了古镇的结构和古建筑。



就连街道上的老石板也经过了一番精细的打磨,悠长的岁月使得这里的路曾经高低不平不便行走,修复团队将石板拍照标记,然后挖起石板一块块填充泥沙,再按原来的序号把石板重新铺平。



远远望去,寺登街古树掩映,瓦舍人家古朴清幽。

寺登街的民房建筑保持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随处可见。





说起寺登街的由来也是内涵深厚,其中“寺”指的是有600多年历史的兴教寺;“登”白族语为“地方”的意思,“街”即古集市,所以合起来意思为“兴教寺所在地方的茶马古道古集市”。

兴教寺

兴教寺始建于明朝,是中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白传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



唐宋时期,沙溪成为了茶马古道上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可谓是显赫一时。



兴教寺大殿和二殿建筑既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遗风,基本符合《营造法式》的理论要求,又深受白族建筑和藏密寺院建筑风格影响,富有民族特色。





寺内保存的16幅明代壁画既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的绘画艺术瑰宝。

古戏台

兴教寺对面就是古戏台,古戏台是寺登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与兴教寺组成一条中轴线,将古老的街道平分为南北两半。



戏台结构精巧,前戏台后高阁的建筑屋檐倒竖,充满灵韵。



张扬的飞檐、色彩华丽的藻井,带着几分边疆少数民族的浪漫与狂野。



古戏台主体建筑结构是魁星阁,是当地白族人敬奉魁星的地方,魁星是道教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在以前的时候,古戏台经常通宵演出,持续两天,被当地人称为“两宵两天戏”,每一个沙溪人都以能够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



“在沙溪,没有到古戏台上演出过的人,不能称为沙溪人”。每逢民族节日或者集会时,全镇白族儿女都身穿着盛装,弹着龙头三弦,齐聚四方街,在戏台上载歌载舞。

玉津桥

黑惠江由北向南纵贯沙溪,因而在沙溪留下了许多古桥。玉津桥是茶马古道南连大理的第一桥,也是所有南来北往马帮的必经之路。



明朝时期,这里原有一座木桥,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到此,曾从木桥上走过并将足迹记载到他的游记里:“沙溪之水流其东,有木梁东西驾其上,甚长”。

晴空之下的玉津桥如漫画一般,后面是灰蓝的远山和成团的白云。



玉津”一词出自桥上的题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

玉津桥桥头小屋里,供奉着这座桥的守护神——山神、土神、桥神与路神,白族先民们相信桥有着神的灵性。



黄昏时分,村民们劳作归来,三两行人从桥上走过,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意境。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坐落在稻田、山峦、树林之中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前身是一座旧粮仓,从外面看来与周围的白族传统民居没有丝毫的差别。



它被一排翠竹掩映,黄色的夯土墙、高耸的斜顶,与当地的气息融为了一体,宛如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篇。



书店整体空间高耸开阔,十根排列整齐的柱体撑起有节奏的屋顶,屋顶部分瓦片被替换成了窄窄长长的玻璃,高原热烈的阳光趁机而入。



书局分为三个部分:书店、咖啡馆、诗歌塔。

书店有一整面墙与滇文化有关的书籍,铅墨的味道与无声的文字,诉说出栩栩如生的图腾雕刻、石碑古道,沧海桑田的文化变迁让中国更加的有韵味又迷人。



每天,当地与外地的读者陆续走进书局,倚在红土漆刷过的方柱边翻书,门外远山和农人田间耕作的情景抬眼可见。



也可以带一本书去咖啡馆发呆。

土黄色的烤烟房就是极具精神性的诗歌塔了,层层叠叠的扇形木阶梯旋绕直上,旋转楼梯上悬挂着诗人和名句卡。



塔的顶层,可以看见整个书店和村落的全貌,诗与远方,在这里汇合。

|赶一场白族集市

市集是沙溪弥漫已久的烟火气,每周五,可以穿过寨门,赶一场地道的白族集市。



一路上可以看到有很多当地人背着空背篓,成群结队往市集方向走,都是准备大采购去的。





身处热闹的集市中,大城市的喧嚣与压力仿佛荡然无存,只剩下人类最原始的最朴素的物质需求。





人们像是物物交换,售卖着自己的产出,仿佛一幅自给自足、祥和美好的生活画卷,或许这就是诗中的“从前慢”。





有人说:“如果你想看20年前的丽江,那就来沙溪”。

在经历发展、壮大、衰落后,如今古镇的生活缓慢而又平淡,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商铺中午才开,太阳还没落山就打烊了。







或许取代茶马古道的现代交通没有经过沙溪,所以这座茶马古道重镇的古朴与静谧还未被打破。



但随着鹤剑兰高速的开通在即,沙溪或许也如同千年前一般,迎来新的机遇。

想去,需趁早!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