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项目负责人赵一静博士代表课题组在“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发布了《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数据。
“如果说2019年的中国夜间经济实现了0-1的突破,那么2020年的我国夜间经济就是在1-100的发展进程中野蛮生长。”双循环新格局下,成长初期的我国夜间经济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将从“蓬勃兴起的需求、野蛮生长的现状、相机抉择的政策、生活场景的创新和数字重构的支撑”五大部分进行解读。
蓬勃兴起的需求
2019年的国内夜间消费相较于2018年无论从消费金额还是笔数,占比都有显著提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夜间消费整体呈收缩态势。根据对本地夜游客和外地夜游客1至8月的数据监测发现,市场自二月起回暖,四月下旬恢复到疫前水平。同时通过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调研,超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夜游市场需求强势回归。省内·都市夜游率先回暖,夜间经济点亮假日市场。根据不同出行距离的夜间游客量监测,细分市场回暖加速,都市、近郊、省内夜游热度高。夜间旅游市场复苏快于本地夜生活,2020年国庆期间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笔数占比均高于全国居民水平。
本地夜生活成为重要旅游吸引物,市场托底作用明显。大数据调研显示,城市夜生活体验成为游客目的地夜游首选;演出、文化场馆、文化集市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文化场景;文化艺术场馆、电影院/剧场、夜市/集市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消费场景。2020年8月景区夜间游客量是1月份的1.76倍; 8月夜市游客量是1月的1.91倍;5月商圈夜间游客量首次超过1月;夜间演艺门票价格三年来持续下降,演艺防控措施调整后,第3季度环比增长超7倍;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夜间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消费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
野蛮生长的供给
从国家、集体、社区到个人夜间经济供给野蛮生长,不同层级市场全面开花,生机无限。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如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夜间开放比率为11.6%,其中一级博物馆夜间开放比率是二级的两倍,三级的六倍。从集体层面来看,全国AAAA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2.8%;AAAA级夜间开放率20.4%。老场景不断开放,传统景区、文化场馆相继推出夜游,且评级越高开放比率越高。从社区层面来看,社区电影、文化艺术活动、公园夜游、街区夜市、商圈时长延展丰富多彩。从个人角度来看,夜跑、夜市、广场舞、剧场、开放麦、相声、音乐节、杂技等可体验参与的夜间活动越来越多。近八成受访者认为较2019年,2020年夜间生活氛围有提升。
市场主体创新不断,行浸式夜游成亮点。夜游项目品类增多、夜间休闲消费场所增多和数字科技运用广泛是2020夜间游客感知的主要关键词。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微演艺、行浸式夜游正在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2020年一年潮流集市/文化集市出现近90家。
相机抉择的政策
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建设规划是主旋律。截止2020年10月1日我国共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共计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共82项。2020年前三季度发布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和出台主体数量都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近七成省级行政区出台政策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出台形式以“意见、方案、举措/措施”为主;出台主体以省市人民政府、商务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为主。
成长初期的我国夜间经济政策呈现微观无序和宏观有序的特征。对比中国与国际夜间经济政策词云图不难发现,中国夜间经济政策关键词是消费、特色、经济、文化、建设、夜市、城市、街区、餐饮、政府。国际夜间经济政策关键词:城市、经济、公共、空间、夜生活、安全、创造、文化、音乐、场所。夜间经济政策有着初期的路径依赖和成熟后的自生长机制。初期的夜间经济发展需要政府通过政策进行唤醒,而成熟的经济体对政策的依赖较弱。
面对蓬勃兴起的需求、野蛮生长的供给、相机抉择的政策,
以生活场景的营造和数字重构的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生活场景的营造
低频次、戏剧化的场景老百姓无感。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平台夜间经济专项调研显示,节事、展览、历史文化街区等夜间文化活动/场景吸引力不足;在演艺类型方面,实景演艺、音乐节、演唱会等老百姓无感,以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娱乐故事为主题的演艺市场热度不高。嵌入日常生活的场景才是老百姓有感的。场景是什么?
人际交往与消费需求的空间载体。场景是文化认同、价值选择;也是生产元素、消费空间与生活方式的选择;无论是网购外卖的产品到家,还是网约的服务到家,我们享受了科技的便捷,但外卖代替不了的“锅气儿”,网络可以支持消费却承载不了邻里的你来我往。
本地居民的夜间生活场景营造,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路径上来看,深耕本地夜间生活场景,还原文化本色与创造未来空间,提升文化认同、归属感和幸福感。
外来游客的夜间生活方式分享,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
首先,应从视角上进行创新:人的连接、货的创新和场的分层。突破传统单一赛道视角,采取 “人·货·场”的系统思维,致力于打造以场景为依托、以人为核心连接、以服务和产品流转为载体的生态系统,即本地夜间生活方式作为目的地核心夜间旅游吸引物。其次,场景空间的有限性,单位时间价值最大化。停留时间不能一味的延长,应探索单位停留时间的价值如何最大化。
数字重构的支撑
数字技术重构夜间经济供给侧、需求侧和供应链,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从供给端来看,数字技术完成了概念导入到产品革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设计新的生活方式。从需求端来看,以数字技术为底层器件识别夜间消费需求,并进一步创造消费新需求,拓展市场新边界,完成了识别存量、释放潜在和引领未来。从供应链层面来看,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使受者有需求、平衡传授利益、解决矛盾;让价值观引领算法、让信息服务回归需求本质。最终实现供需两端的动态匹配、智能分发和直达用户。
资本重塑产业格局,数字经济助力夜间经济智慧增长。夜间经济产业格局由第一阶段的演艺企业、餐饮企业为主;到第二阶段的照明企业、光影企业涌入;至第三阶段的数字技术企业、文化艺术企业、生活服务企业强势入场。资本在夜间经济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需求潜力和企业投资愿景表明,虽遭受疫情冲击,但目前需求只是积蓄,市场未来长期向好。数字技术在推进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进程中,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同时助力夜间产业科学布局,宜亮则亮、宜暗则暗、明确“暗夜保护区”。
2020年,未来,场景创新、数字重构以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为中心,为夜间经济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