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丽乡村打造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2-06-17
来源:

要创新打造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宜居工程成果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建设广大游客特别喜爱的美好乡村旅游目的地。

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要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保护、体现特色”“节约资源、绿色建设”等原则,要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广大农村从形态到内涵发生了实际性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国家战略共同推动下,乡村面貌、乡村经济、乡村生活等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越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我们越是要把握好乡村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此次《方案》提出要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乡村建设、发展的形象图景和行动指南。

首先,要保护、传承乡村文脉。尊重历史、传承文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我国许多乡村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等,是展示和传承乡村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全面调查梳理并保护好乡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民族村寨、特色民居、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重要物质载体;另一方面要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好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民族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历史文脉成为塑造乡村特色和支撑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

其次,要凝练、赓续乡村特色。有特色的乡村才有魅力。我国广大乡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气候特色、地理特色等,具有非常显著的识别特征。在未来的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乡村肌理、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和地方文化、历史符号提炼等手段,进一步赓续和强化乡村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别是要保留、传承好那些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延续乡村的本真属性,强化乡村的独特个性,让乡村依然是乡村,让这里的乡村依然是这里的乡村。

再次,要优化、提升乡村环境和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差异实际上是城乡差别中最显著的要素,因此乡村建设和发展必须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通过乡村绿化、街道美化、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等手段,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包括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工程,全面提升乡村生活环境质量,让乡村既美丽又宜居。

最后,要把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和宜游的美好旅游目的地。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依靠经济支撑才能长期持久。因此,我们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宜居工程与乡村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当前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许多乡村拥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要创新打造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宜居工程成果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建设广大游客特别喜爱的美好乡村旅游目的地。

总之,在当前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广大乡村的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要牢牢把握好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与乡土气息、乡村风貌的基本原则,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完善乡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更宜游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