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

2022-06-10
来源:文旅中国

2002年的3月6日,我看到《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则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于是怀着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对知识的渴望,我勇敢地报了名。经过考核,我幸运的成为了一名文博志愿者,不曾想到这一干就是20年。

牛爱君在国博留影

我从事分析仪器相关工作,与文博并不沾边,在做志愿服务工作前,我对文博领域的了解其实也十分有限。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觉得作为中国人,学习与传承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终身的责任。因此成为国博志愿者有机会得到文史专家的培训授课,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我倍感珍惜。

作为志愿者,我的主要工作是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对每一个展览的讲解,我们都要经过培训、试讲、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服务。最早我们没有服务时间的要求,直到2011年,改扩建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我们的志愿者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志愿讲解服务开启了制度化发展的新时期,所有志愿者每年至少服务25次、40小时以上,我最高的记录是1年服务100小时以上。疫情前夕,我们又开展了定时定岗讲解服务的新形式,在为公众提供更好服务的路上不断探索优化。

牛爱君为观众做志愿讲解服务

10年间,我们不仅在国博的展览中向公众服务,我们还会走出博物馆,到打工子弟学校中为孩子们提供讲解服务,把我们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给青少年们,也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文博的魅力。正像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宣传口号呼吁的:“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文明薪火代代相传”。我记得在面向打工子弟小学生举办的“小小志愿者”活动中,我们依托国博馆藏精品文物,为孩子们编写了历史文化故事和剧本,并到打工子弟学校为小志愿者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排演,受到孩子们地热烈欢迎,他们渴望获得更多历史文化知识的眼神令我终身难忘。

志愿讲解员都来自于公众,我们从一无所知到能够为人们传递知识,这种转变也正是对更多普通观众参与到文博事业中的最佳的鼓励与号召。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热情持续学习,持续为公众服务,不断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

对于我个人而言,20年的志愿者经历,让我倍感幸福。我有大量的时间接受博物馆氛围的熏陶,让我爱上了博物馆。看到一件件文物,我总会在心里感叹我们国家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不觉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创造,从历史文化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与自豪。

讲述者:牛爱君,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者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