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旅游行业要深入贯彻数字化发展理念,让智慧旅游服务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分别从实现手段和服务目标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智慧旅游发展做出了规划。前者提出,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后者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笔者认为,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既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积极作为,也是推进文旅融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旅游行业要深入贯彻数字化发展理念,让智慧旅游服务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一是线上与线下融合,拓宽发展渠道。在山东泰山景区,5G+VR直播让游客身临其境欣赏日出日落,“云游广西”小程序让大家通过慢直播游览广西各地大美风光。疫情对线下旅游的抑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了线上游览的发展。而线上直播不仅是景区旅游资源真实的展现方式和直观的旅游营销手段,也是一种温情和细致的供给服务,可以为游客出行决策提供参考。多功能高清摄像头在分辨率、色彩还原、画面视野和夜间拍摄等方面的性能比手机要高出不少,所以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画面效果。除了游客自己欣赏以外,还可以跟视频通话系统结合,让游客跟远方亲友实时分享眼前的美景。
二是虚拟与现实结合,提升旅游体验。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中国联通联合清华同衡等单位承建的5G+AR内容云,融合了5G、云计算和AR等技术,通过虚拟互动、历史再现和寻宝打卡等特色功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红色历史。未来,此类应用可以针对不同群体,设定几条不同风格的讲解内容,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景区可以根据使用时长、次数等统计不同地点、不同素材和不同群体对讲解内容的喜好程度,为后续素材更新和针对性投放提供参考。而这种更新可以在云端随时完成,游客的客户端无需改变。
三是体验与创作互换,促进文旅融合。当下,周边游频次的提升使游客对目的地提供可重复体验的旅游产品充满期待。尤其是周边地区历史、民俗和主题休闲等文化内容如果可以不断更新,往往会带来高频高价的旅游效果。这时候,本地游客深度参与就显得非常重要。游客不仅仅是景区文化的体验者,还可以将自己对文化的认识、感悟以及相关经历作为素材反馈给景区,由景区择优作为讲解素材供广大游客调取使用。这样,景区和游客之间就从原来的单向服务关系,变成了服务和反馈的双向互动关系。
四是人工与智能互助,降低创作门槛。景区不仅能够给游客提供美好的体验,还希望游客能够主动自发传播景区文化。通过5G与AI技术的结合,由旅游目的地内的摄像头智能记录游客参观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并从官方事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中智能抽取、生成对应的文字解说,从而形成一份与游客参观路线完全一致的参观游记,游记包含精彩瞬间图片、配套解说图文游记,或者以精彩瞬间为主、景区主题宣传片头片尾为辅的宣传视频。这就大大降低了游客创作内容、传播文化的门槛。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5G+AI游记形成个性化的多媒体素材,让游客可以轻松转发,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员。
五是直销与分销互补,丰富产品供给。旅游是融合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消费形态的综合产业。多地纷纷建设“一码游”“一机游”等公共旅游服务平台,全面吸纳大、中、小型涉旅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特产店铺、农家乐、民宿等,让游客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打破了游客与小、弱旅游资源之间的信息壁垒。一些平台还额外提供“云仓”功能,商家不仅可以销售自己的产品,还可以将云仓内产品与自家产品打包,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而各方收入分账则由平台在交易完成后实时完成。不仅如此,中国联通承建的衢州、黄山、南平和上饶四市联盟花园“一码游”旅游服务平台,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交易和服务进行存证,切实维护了游客和商家的利益。
六是旅游与产业融合,推动消费升级。旅游作为社会化产业,很多其他行业的先进应用都可以在旅游行业中形成相应的落地场景,有时候甚至比原行业的落地更便捷。当无人驾驶还在各地进行道路测试的时候,很多景区就充分发挥景区道路半封闭优势,利用无人驾驶为游客提供摆渡服务。龙门石窟在为游客提供无人驾驶摆渡车服务的同时,还在车身上绘制龙门石窟IP形象,并精心设计行驶路线,带领游客体验一场奇妙的古今穿越之旅。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新基建已经全面深入智慧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等领域,其服务千行百业的底座特性,带动了旅游和其他业态融合,推动旅游行业向数字经济示范行业迈进。在新发展阶段下,旅游管理部门要在更加宏观的经济视角下,通过大数据等手段获取和监测旅游经济发展效果,及时洞察旅游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从而站在整体经济发展全局角度,制定旅游发展政策,为智慧旅游新发展格局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中国联通集团文化旅游拓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