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小山寺宿心集茶文化静修中心启幕 打造“与自然共生”疗愈新地标

2025-10-09
来源:中国旅游网

在德清翠峰山麓的静谧之处,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印记与当代人对理想生活的追寻,正发生着奇妙的共鸣。

日前,随着一场名为“万灯皆明”的小山雅集落幕,由德清县文旅集团与品牌“宿心集”共同打造的小山寺宿心集茶文化静修中心正式向公众揭开面纱。这不仅是德清“源文化”战略棋盘上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更是一次试图从传统文化根系中,寻求古典美学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谐共生的文旅新布局。

一处文化地理单元的当代唤醒

项目的选址,深埋着文化的伏笔。德清文旅集团在“瓷之源、德清之源、江南之源”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于德清县龙胜村、小山漾及周边约20平方公里区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江南文化地理单元。这里,从国内规模最大的先秦原始瓷窑址群,到陆羽《茶经》所载其与小山寺主持释法瑶“饭所饮茶”的佳话,千年的文脉在山水田埂间绵延不息。

德清县文旅发展集团董事长杨国亮表示,小山寺项目的核心,在于将宏大的“源文化”叙事,转化为可沉浸、可感知、可体验的当代生活场景,使其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人与自然的重要窗口。

从“禅茶一味”到“身心安顿”的升维

在“宿心集”创始人曹立意看来,中心的定位远不止于一个茶空间或度假场所。“我们旨在打造一个集‘艺术、疗愈、生活、永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目标是构建一处‘与自然共生、让心回家’的沉浸式疗愈社区。”

这一理念,具象化为五大功能单元:

茶经阁承袭陆羽遗风,专注江南禅茶技艺研修;

宿心无住艺术疗愈中心融合自然与艺术疗法,提供专业身心疏导;

小山时堂秉持“内观、健康、本味”,推行在地时令健康素餐;

禅茶小院以“和、正、清、雅”为名,营造融合住宿、茶事与冥想的独立空间;

蚕桑小屋则活化本地桑蚕文化,让古老技艺可触可感。

这种多元功能的集成,标志着文旅项目从单一业态向满足现代人深层精神需求的“疗愈经济”转型的一次探索。

一场“雅集”背后的价值共识

开业活动“小山雅集”以其高规格的嘉宾阵容,彰显了项目的文化抱负。油画艺术家何多苓、《风味人间》总顾问陈立、浙江大学身心疗愈研究专家王志成、洞箫演奏家谭宝硕、梵音音乐家马常胜、僧家茶道研习所创办人万茗法师、插花艺术家丁锋如、深耕茶道十余年的天台宗可志师等各界名家齐聚,围绕“好好生活”这一朴素主题展开对话。

这场跨领域的交流,其意义超越了活动本身。它象征着一种价值共识正在形成:在物质丰裕之后,社会开始集体回望,向古老的东方智慧寻求关于生命品质、内心安宁与社区联结的答案。

文旅融合的“德清样本”再升级

业内观察者认为,小山寺宿心集项目的启幕,是德清文旅从传统观光向深度文化体验和目的地式度假迈出的关键一步。它不再满足于对文化符号的表层展示,而是试图切入“生活方式”这一更深的层面,通过营造一个完整的场域,引导参与者进行一场从身体到精神的“在地实践”。

这回应了一个时代性的命题:在城乡发展新语境下,如何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滋养“新乡村”、重建社区活力、提升日常品质的源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一盏茶,从唐代煮到今天;一盏灯,在小山寺被重新点亮。它照见的,不仅是千年文脉的流转,更是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新可能。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